前言:
"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",皮肤病更是如此。
许多天疱疮患者一见身上起疱、皮肤溃烂,就急着求速效。这种焦灼我懂。有些患者用了激素药后,皮损很快消退,痒痛减轻,当下欢喜不已。
可皮肤病哪有这么简单?盲目追求立竿见影,如同竭泽而渔——表面的愈合,实则是透支健康。等反跳发作时,病情反而更凶猛。
不少人贪图一时舒坦,滥用强效药物,殊不知这些"特效药"正在摧毁皮肤屏障,让疾病陷入恶性循环。实在令人扼腕!
正文:
治病需循序渐进,切忌急功近利不少患者被"快速止痒"诱惑,滥用激素或偏方。
从中医角度看,这是在强行压制表症,破坏营卫平衡,损耗正气。这类疗法多含峻烈成分,久用会形成药物依赖。
中医讲究"扶正祛邪",而它们却损伤脾胃,让湿毒更易滞留。过度使用还会"伐伤根本",导致皮肤变薄、毛囊萎缩,甚至引发继发感染。
《外科正宗》强调"治疮先治本",天疱疮治疗必须系统规范,通过辨证施治,健脾化湿、清热解毒,方能避免越治越重。
辨证施治是关键中医治疗天疱疮,注重"因人制宜",不同证型治法迥异。对于湿热蕴结导致的红斑水疱、糜烂渗液,常用除湿胃苓汤。
方中苍术、厚朴健脾燥湿,陈皮理气化湿,猪苓、泽泻利水渗湿,再配黄芩、栀子清热解毒。若是热毒炽盛引起的脓疱溃烂、灼热疼痛,黄连解毒汤更为对症。
该方黄连、黄芩、黄柏三黄并用,配合栀子泻火解毒,能清解血分热毒。而脾虚湿盛的患者则需另辟蹊径。
调养并重自古医家强调"三分治疗,七分调护"。《外科精要》指出:"疮疡之症,调摄为先",对于天疱疮患者而言,治疗与调护缺一不可。
中医注重整体调理,通过饮食、起居、情志多管齐下。饮食方面,选用平和之品。湿热型宜食冬瓜、赤小豆清热利湿;脾虚型可吃山药、莲子健脾化湿。
发作期忌食海鲜、牛羊肉等发物,稳定期也要避免辛辣刺激。起居要顺应四时,夏季保持皮肤干爽,冬季注意保湿防裂。
衣着选棉质透气面料,避免摩擦患处。情志调理运用"静能胜躁"之理,患者可通过书法、茶道等静心活动,或练习八段锦调和气血,缓解焦虑情绪。
防治结合谈到防治,必须提及中医"既病防变"理念
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瘥后防复
定期复诊观察舌苔脉象,根据体质变化调整方药,防止病情反复。顺应节气调养,夏季避免日晒,冬季预防干燥,饮食起居随气候调整,维持病情稳定。
学会自我观察,记录皮损变化,家人掌握换药技巧,医患配合共抗病魔。
最后:
别把天疱疮看作"不治之症"!
要明白,它只是慢性病,别整天愁眉不展,该玩玩,该乐乐。养盆花草、听听戏曲,把心思从病痛上转移开,或许某天突然发现,那些水疱溃烂也没那么难熬了。
与天疱疮"和平共处",好心情就是最好的良药,老话说得在理"心宽疮自愈,性急病难痊"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天宇优配-最好的股票配资网站-现货配资平台-正规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